首页

女王套路直播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4 05:55:17 作者:MXGP推出“Young帆计划”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生代车手 浏览量:33710

  中新网郑州11月27日电 (记者 刘鹏)作为黄河出山谷、入平原的第一个节点城市,河南省焦作市在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多年来,当地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,成效如何?27日,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,焦作官方进行了相关通报。

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。刘鹏 摄

  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焦作市,境内共有98公里河道,这里是千年治黄重点区,自古就有“悬河头、华北轴,百川口、万古流”的说法。

  “因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结合部,位置特殊,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具有一定独特性。”焦作黄河河务局局长荆朝辉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黄河焦作段情况,首先是洪水组成复杂,黄河有沁河、伊洛河、新老蟒河等汇入,沁河有丹河、安全河、逍遥河等汇入,河道汇流较多,洪水预测难度大;其次是防洪预见期短,因黄河洪水自小浪底水库进入焦作境内仅2小时左右,沁河洪水自河口村水库进入焦作境内仅1小时左右,预警时间短、决策部署难度大;再者洪水影响范围较大,因黄河焦作段属地上悬河,一旦决口,将危及华北平原安全,影响范围达3.3万平方公里。

  占据如此特殊位置的焦作,该如何保障“大河安澜”,以及扛稳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天职?

  荆朝辉介绍,首先要打造更加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。对此,焦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,优化了17个防指工作专班和5个防汛应急专家指导组机制,建立“党政领导、防指统筹、河务支撑、部门协同、群防群控”的黄河抢险机制和“1+N”多元抢险队伍体系。

  为应对洪水挑战,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焦作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目前,沁河下游防洪治理项目等已列入黄河流域防洪规划。特别是近年来完成的黄沁河下游防洪工程,加高加固116公里堤防,续改建了51处河道工程、706道坝垛护岸和26座涵闸,硬化了189公里堤顶道路,使得防洪工程体系更加完善,亦有效提高了洪水防御能力。

  在此基础上,焦作还强力推进“数字黄河”建设,研发了黄沁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综合管理平台和沁河防汛“四预”一体化平台,深化“河务通”APP系统、AI视频监测、工程安全监测报警、雨水情监测预报和无人机巡查等推广应用,使得“数字孪生体系”建设逐步完善。

  荆朝辉介绍,自2019年以来,焦作共科学抢护各类险情600余次,此间成功应对了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最严重的秋汛洪水和沁河1982年以来最大洪水,确保了焦作黄沁河安澜。

  “下一步,我们要强化流域区域协同管理,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,全力保障焦作黄河长治久安。”荆朝辉说。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梁贵友决定逮捕

合肥4月25日电 (文刃 欧其莲)4月22日至24日,安徽省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待了5个特殊的客人。从山西长治驱车1000余公里,来到宿松县追寻先辈李培仁烈士英雄事迹的烈属。

“花样漳州·传奇月港—— 闽南文化走进中菲人文之驿”活动在马尼拉举行

从0到1,再从1到无穷,焕新、生长、普惠,互联网重塑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、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,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场景。互联网中的一个个普通人,就像一个个字节,他们相互连接,汇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灿烂星河。

珠海机场暑运期间航班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

县域旅游的发展,推动了旅游业态的全方位升级。以湖南醴陵为例,这座被誉为“千年瓷都”的小城,通过将“文旅+”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,打造了一系列新的旅游场景和品牌。从花炮博览会到春笋节,从美食节到草坪露营音乐会,旅游活动丰富多彩,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文化魅力和旅游特色。这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,也有效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增长。

美丽乡村助推入境旅游复苏(旅游漫笔)

甲型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会在人群中引发季节性流行,因此也被称为“季节性流感”。我国的季节性流感流行高峰通常出现在冬春季节,而南方地区的夏季也会出现小规模的流感高峰。

辽河油田54周年 累计生产原油超5亿吨

教育兴则国家兴,教育强则国家强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,建设教育强国,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,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,如何抓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—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?本报约请三位专家研讨交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